English

创新实践

寻乡村非遗,观黑瓷之美

2022年07月16日 文:李浩洋 图:潘侃文 李家财 

“南有官窑景德镇,北有民窑尧头窑。”尧头窑是北方黄河流域最著名的窑口之一,是北方民间瓷窑的典型代表,其精美厚重的黑瓷更是我国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13年5月,尧头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7月13日,永利集团“走进乡村非遗,探寻振兴之路”社会实践队迈上了前往渭南市尧头窑的路上,途中大雨倾盆,尧头窑在大雨的侵蚀下更显得沧桑古朴,泥土、夏雨、历史、陶瓷等无数气味在这片土地混成了一副错杂的画面进入实践队员们的脑海中,黑瓷终于在两个小时的颠簸后解开了他的神秘面纱。

实践小队到达地点后收到了当地人员的接见,在其介绍下也了解到了澄城陶瓷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忠阳师傅的住所和简单实际,实践队员即刻缅怀期待并心怀敬畏地前往拜访这位非遗传承人。

(图片1)

初见刘师傅时,刘师傅正在专心致志地修胚,泥土放在一台可以进行自旋的机器上,师傅的脚可以控制机器的转速,并用双手细致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远看仿佛在捧着一个宝贝认真观赏一般。刘师傅得知了实践队员的到来,便立刻积极地向我们介绍起自己正在制作的黑瓷工艺,并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工作作坊中一些黑瓷技艺。实践队员们皆感叹其黑瓷技艺之高超,也深感黑瓷制作的困难。

(图片2)

据刘师傅的介绍,尧头窑黑瓷工艺对外号称有72道完整工序,外行人看着会以为在夸大,实际在他们更加专业的制作途中甚至还不止72道工艺。每一个瓷器从他的原材料取材、原材料练为可用材料、基本形状捏制、精修到烧制,每一道工序都不容小觑,更绝不能马虎,否则一个小细节的失败便是一个月努力的白费。且黑瓷工艺至今都是纯手工制作,人工的创造性也决定了它每一件工艺品的唯一性,每一个茶壶对应的盖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黑瓷壶没有两个完全适配的盖子,这严谨的工艺便也是限制了尧头窑黑瓷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黑瓷、釉等最终产物的所有取材均来自当地纯天然的材料,这一点让同学们大吃一惊,没有想到,这看似天差地别并细腻无比的材料竟然都来自矿石、泥土。古人对大自然的开采和应用着实是一种珍贵的财富。

在拜访了刘师傅之后,实践队员一行人前往当地民窑实地观察了瓷器形成的产地。如果没有相关人员的介绍,实在让人很难相信地上水泥一般的材料便是制作陶瓷的主体材料,陶缸中方式的细腻的“流沙”竟然会在日后被技艺者制作成厚重精美的瓷器。实践队员也在陶瓷学徒的帮助下亲手尝试了制作黑瓷的过程,用脚小心控制着转盘的转速,双手细致地将一团土胚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这么一个创作的过程,让所有队员都惊呼奇妙。

(图片3)

据该窑口的工作人员介绍,一个黑瓷的制作简单来说就是捏形、做模具、复制、烧制,一个完整的黑瓷,从拉胚到可售成品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不由得让人感慨时间之长,这么一个小小的黑瓷中不仅有着工艺人的技艺和心血,也有着无声的时间的沉淀。谈到黑瓷市场的时候,工作人员稍有暗淡,黑瓷是古法传下来的,想要完全掌握需要时间和经验的陈酿,但是这显然不会吸引到现在年轻人参与其中。且黑瓷的销售也不容乐观,小镇的名声难以传扬,但是实践队员一行人亲眼看到了黑瓷技艺的精美,于是大家便共同坐下,为黑瓷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出谋划策。从新媒体、互联网、特色设计以及理念转型等诸多方面队员们都提出了诸多建议,在非遗内涵的历史底蕴面前,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心愿就是让这伟大的技艺能够让世人看到。

(图片4)

乡村非遗源于乡土、源于生活,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留下来的文化结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颇多技艺在现代都显得有些势单力薄、难以为继,中华儿女看到自己的古艺消失皆会痛心,但是在现实面前却又难以尽力维护,那么看着古艺消失便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吗?这群年轻人觉得不是。追寻古艺,创新融合、谋求振兴,这便是永利集团实践队此行的目标。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文化安全、民族独立性,乡村非遗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基层、最民间的文化,乡村振兴也是我国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永利集团社会实践队一行人如今正行走在乡村,在一线感悟我国文化的伟大,也深入思考着乡村与文化的融合。实践队致力于将乡村非遗融入乡村振兴,以文化带动乡村,让乡村溢满文化,希望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能够让乡村非遗逐渐走出乡村,让更多人愿意传承非遗,让全中国乃至世界都看到中国非遗。

(审稿:梁韵基  万海东)

上一条:针线上的艺术,指尖中的非遗 下一条:第九届“三航杯” 篮球赛yl12311线路检测勇夺第四

关闭